成功新村 

醞釀中 ...

 

小題大作(4)-圖書館

圖書館_1  

圖書館_2  

它究竟始於何時

我不知道

我於民國53年就讀北小時

它已經比我先到校了

圓的造型圖書館

就當時而言

是十分的前衛

裡面沒有看書用的桌子(?)

只有在中央有一個圓柱體

周圍一圈就是木頭座位

外圍順著弧形一圈都是書架

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童書(?)

好玩的還有屋頂

大大的空間

可在上頭盡情地追逐跑跳

等到上課鐘響時

再順著弧形的樓梯

一衝而下

或是半途直接躍下

很是過癮

 

小題大作(3)-北小荷花池與鐘樓

荷花池與鐘樓     

45歲以上的校友

一定還都記得北小最有名的

荷花池與鐘樓

一進到校園一定看得到木造鐘樓

每天上下課

都是由工友敲鐘

長長的一條繩子

從鐘樓的鐘鎚處垂下

頑皮的話

偷偷地拉一下

''噹"的一聲

好不神氣

這麼能代表北小的建築物 (古蹟)

卻因為北小校舍校地改建之故

廢掉了

取而代之的

卻是毫無古樸之美的現代建築物 (如下圖)

現在的鐘樓  

現在的年輕學子們

永遠無法想像木造鐘樓予人的親切感

可惜ㄚ可惜

 

荷花池 - 隱身在校園偏僻的一角 (六年級教室後面)

除了六年級的同學或是向王老師學習毛筆字的同學外

其他年級的學生幾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照片中

小小的拱橋及彎彎曲曲的外觀

可以看出它線條的優美

然而58年以後

小橋依舊

可是彎曲的外觀因為年久失修

已經殘破不全

因而老師會叮嚀我們

去荷花池玩要小心

不要掉入池中

畢業後十數年

台北市政府為了拓寬和平東路

荷花池就因此消失於無形中

空留回憶

 

小題大作(2)-華豐麵包店

一家早存在於4、50年代的麵包店

然而就在上次的同學聚餐中

才知道它就是屬於當時呂氏家族的

呂同學的三合院家就在我家斜對面

可是為什麼我不知道華豐麵包店是他們呂家的

原因在於

華豐麵包店是在當時3號公共汽車站旁

也就是在76巷的對面

而我住在96巷內

平時除了上學是走96巷外

一般都走118巷去到成功新村購物

成功新村口的左手邊有家金城麵包店

金城麵包店的老闆及老闆娘

與我父母親是朋友之故

所以買麵包都去到了金城麵包店

其實在那個年代

早餐一般都是吃包子饅頭或是豆漿配燒餅油條

吃麵包當早餐還算是挺洋派的

並且麵包的種類也不算多

豆沙菠羅奶油花生果醬

光這些就足以解饞了

那裡像現在

日式歐式台式

種類多到眼花撩亂

現在回想起來

那個年代的小孩子

真好養也真好騙

有啥吃啥倒也其樂融融

不像現在的小孩

挑三揀四的還嫌東嫌西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小題大作(1)- 老龍牛肉麵

凡是住過成功新村的人

一定都記得 - 老龍牛肉麵 - 正宗川味牛肉麵

五十年前

老龍牛肉麵還只是成功新村內的一個尚可遮風避雨的小麵攤

三十年前因為都市計畫之故

成功新村改建成為台灣第一棟國宅

老龍牛肉麵也晉升為擁有自己的店面

老龍牛肉麵伴隨著我從幼稚園到高中

當時的我

並不住在成功新村

而是住在96巷內

因為家母買菜必須去成功新村的傳統菜場

也就開始了與老龍50年的淵源

老龍濃厚的四川口音

在那個年紀的我倒也聽得懂

那個年代

公務員的家庭經濟也只是一般般

吃牛肉麵算是一件奢侈的事

開始時只吃牛肉湯麵 (沒肉吃喝湯也補)

但是混熟後且拜大家都是外省人之便

以後每次改吃榨菜肉絲麵

但是請老龍將骨頭湯換成牛肉湯 (升級吃豬肉)

在當時是沒幾個人可以享有這種特權的

偶而會再加一個水煮蛋補一補

預算方便的話便吃一次牛肉麵打打牙祭

高中之後家也搬離台北

之後的幾十年

顛沛流離地四處漂柏

因為成功國宅的興建反而不知老龍的去向

十多年前總算又找著了

因此只要到台北就會想方設法地去懷舊一下

只是經常沒遇到老龍

這個星期一因為晚上同學聚餐

早上便由內壢北上打算中午再去探探

結果真的給我遇到老龍了

到今天才知道

老龍已經101歲了(民國元年生)

也才知道老龍的真姓大名

老龍的身體還是挺硬朗

可驚可喜的是

老龍居然還認得我

緣  


檢視較大的地圖

老龍

老龍的名片

老龍牛肉麵_1

老龍牛肉麵_2

老龍牛肉麵_3

老龍牛肉麵_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小59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